近年來,眉山市以“六個機制”不斷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建立服務機制。設立市非公有制經濟服務保障中心,核定事業編制8名,聘請4名法律顧問常年開展法律服務;建立民事專業法律服務分團,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積極指導參與,實施“百所聯百企”行動,為全市250家民企、24家行業商會提供一對一法律服務。
二是建立聯系機制。市政法各部門與市場監管局、市工商聯等共同簽署《進一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聯系框架協議》,開展定期會晤和常態化聯系機制。
三是健全協作機制。建立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協作機制,與市稅務、財政、檢察院等9個部門制定《眉山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實施辦法(試行)》。聯合自貢市率先在全省簽訂《企業合規案件跨區域協作辦理合作協議書》,探索企業合規案件跨區域協作辦理新模式。
四是建立會商機制。建立眉山市促進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和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組織15個責任單位共同參與普法宣傳;以省委統戰部和市委統戰部組織的“面對面”“鍵對鍵”、綠色直通車等活動為契機,協調解決商會和會員企業困難問題。
五是建立維權機制,建立民企維權溝通聯系機制。將市檢察院納入成員單位,通過強化民主監督、聯合調研檢查、聯合宣傳培訓等方式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六是建立化解機制,與四川天府商事調解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搭建商事糾紛主體法律維權服務專業平臺。2022年,全市依托“六個機制”走訪幫扶企業569家次,開展普法宣傳90余場5500多人次,為商(協)會、民企成功調解商事案件13起,提供法律政策咨詢500余次,協調解決困難問題100多個,為民企挽回損失近3億元。引導17家民企申請應急轉貸資金和風險補償基金共計2.045億元。
責任編輯:牛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