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雙流區圍繞助企紓困解難、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科技創新三個重點,采取務實舉措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用力抓紓困,精準施策惠企利企。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穩增長系列政策,及時出臺雙流“穩增長50條”“助企紓困15條”等措施,聯動1744家門店發放3輪消費券、核銷率超90%:推動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全年減稅降費及退緩稅費49.6億元,助力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健全大小專班、定期調度、“一對一”服務機制,30位區領導常態化包聯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支持187家工業企業采取“防疫泡泡”方式閉環生產,走進企業“送獎牌、送政策、送服務”,兌現 “六穩”政策獎勵1800萬元。
聚焦用力抓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不斷優化“放管服”改革,合并成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委員會,出臺營商環境4.0版;圍繞市場主體準入、準營、退出“全生命周期”服務,推出“1+N+3”證照辦理模式,將傳統的證照串聯審批優化為一窗受理、并聯審批,新增市場主體3.1萬戶、總量達16.8萬戶。持續優化金融環境,發揮1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撬動作用,“空港易貸款”“科創貸”等6個政策性金融產品為832家企業融資40.3億元;區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積極推廣“蓉易貸”政策性普惠信貸工程,累計放款31億元。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情況榮獲全省第一。連續2年獲評高質量發展十佳城區和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環境建設標桿區。
聚焦用力抓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完善創新機制,組建科技創新工作專班,緊密攜手駐區高校院所,每月舉辦校院企技術創新對接交流會,“一院一所一策”推動科創資源加速轉化。攻堅創新平臺,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籌建,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中心線上發布,電子信息概念驗證中心落地運行,創新載體達98萬平方米,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55億元。夯實人才支撐,推進項目雙招雙引,出臺激勵博士后工作創新發展“12條措施”,多渠道引進產業急需人才、科技創新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55名,32人入選國家省市人才計劃。
責任編輯:牛培丹